医疗服务中心
Medical Service Center
2025-08-20
脉讯速览
8月15日,一脉阳光集团旗舰中心管理部成功举办“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大型急救培训会。这场集结了集团旗下十一大旗舰中心百余名医务人员的盛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特邀北京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航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海伶教授担纲主讲,为影像检查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专业的生命防线。
 

 

权威赋能:

精准应对影像中心高发急症

在影像检查环境中,突发急症往往具有场景特殊、时间紧迫、处置专业要求高等特点。张海伶教授以其深厚的急诊医学功底和丰富的突发事件处置经验,紧密结合影像中心实际工作场景,系统讲授了四大类高发急症的标准化处置流程:

 
Rimag
对比剂过敏:黄金流程守护呼吸循环

对比剂广泛应用于CT、血管造影等检查,虽然安全性高,但过敏反应(尤其是严重过敏反应)仍是潜在风险。张教授详细解读了美国放射学会(ACR)的对比剂反应分级标准,并重点传授了肾上腺素应用的“黄金流程”。她强调,准确识别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如皮肤症状、呼吸困难、血压骤降、意识丧失)是启动正确救治的关键。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和救命药物,其作用在于迅速收缩血管、提升血压、扩张支气管,逆转危及生命的症状。早期(尤其在出现低血压或气道梗阻迹象时)按规范剂量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是抢救成功的核心。

 
Rimag
呼吸心脏骤停:抢抓‘黄金4分钟’生命窗口

在影像检查区域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间就是生命。张教授着重强调了“4分钟黄金抢救期”——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损伤。现场,她亲自演示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技术,即CAB-D复苏法:

C (Circulation - 胸外按压):按压深度需达5厘米以上,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保证充分的心脏泵血。

A (Airway - 开放气道:清除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 人工呼吸):在开放气道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如球囊面罩通气)。

D (Defibrillation - 早期除颤):对于由室颤导致的心跳骤停,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逆转局势的关键。AED能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并指导施救者进行电击,越早使用,患者存活率越高。张教授要求影像中心人员必须熟练掌握AED的操作。

 
Rimag
癫痫发作:磁场环境下的安全守护

癫痫患者在MRI检查时发作,其特殊风险在于强磁场环境。张教授重点指导了防咬伤(避免舌咬伤或牙齿损伤)和防坠床(防止患者在强直阵挛发作时跌落)的要点。她强调:在MRI室内,首要任务是将患者安全移出磁体孔洞并转移到安全区域(远离设备),移除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品(防止抛射伤)。保护头部,避免强行按压肢体(可能导致骨折)。通常发作会在1-2分钟内自行停止,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核心,不必强行往口中塞东西。

 
Rimag
低血糖/昏厥:快速识别与糖分速救

糖尿病患者在检查前禁食易诱发低血糖。张教授制定了“15g糖分速救法则”:对于意识清醒的低血糖患者,立即给予15克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含糖饮料半杯、葡萄糖片/凝胶、糖果3-4颗)。15克糖分是快速提升血糖的有效剂量,通常在10-15分钟内起效。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切忌喂食以防窒息,需立即呼叫专业急救并考虑静脉注射葡萄糖。

此外,培训还深入剖析了影像检查中常见的胸痛鉴别(需快速识别心梗等致命性胸痛)、对比剂外渗(可能引起组织损伤甚至坏死)等高频风险,并强化了“立即停检→保气道→快除颤”的核心应急处置原则,确保任何突发状况下都能迅速、精准响应。

 

实战淬炼:

筑牢应急能力生命线

急救技能的生命力在于实战应用。理论培训结束后,北京影像中心的参训人员立即在真实的CT检查室环境中投入模拟演练。通过轮班操作AED除颤设备、进行球囊面罩通气等关键技能实操,重点强化了以下核心应急能力:

- 急救团队分工协作机制(指挥/按压/气道/记录四岗联动) 

- 急救车常备药品标准化管理(肾上腺素、阿托品等12类药品定位)

- 不同程度对比剂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量;

 

一脉阳光

以专业担当守护影像检查生命线

生命无价,急救知识是守护生命的宝贵财富。一脉阳光集团旗舰中心此次“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急救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技能的传递,更是一次生命关怀的深刻实践。它标志着集团在影像检查安全保障领域迈上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新台阶。未来,一脉阳光将持续强化应急能力建设,让安全成为精准影像的坚实基石,用专业与担当,守护每一位走进影像中心的宝贵生命,为健康中国贡献坚实的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