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榜样力量】 | 跑遍55个城市,15万余公里,他了不起的“个人英雄主义”
2025-04-17

​今年的专题是【榜样力量】,以“人”为出发点,去挖掘他们的工作和工作有关的故事

【力量】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更是一种精神引领

涓涓细流潺潺流过,TA敬畏江河,却终有一天可汇成江河

我们希望通过【榜样力量】挖掘那些“背后的人”

去找寻一脉阳光企业奋然前行的根本力量

也期待和他们能够有更多互动与交流,走进他们的工作、聆听他们的故事,传递好一脉声音

|企宣中心

“翻阅一座山还是一座山,总想问自己攀登的意义,但好像‘走下去’本身就是意义”

——影像医院·医学中心放射事业部 · 杨人伟

 

 

一线-后台-一线

十年流转,听【我】诉一诉衷肠

15万公里、55座城市、60余家影像中心……他用十年光阴,从一线影像医生到特色影像技术与专病推广先锋,以“倔强”为刃,劈开医学影像技术下沉的荆棘之路。

从影像诊断医生到后勤运营;从迷茫困惑到重整旗鼓,他一直在前进。

 

2013年,科班出身的杨人伟扎根影像科,成为黑白影像背后的“读片人”;2023年,他转战中后台,却始终心系临床。“影像的价值在于服务患者,若脱离一线,技术便是空中楼阁。”带着这份执念,他主动请缨重返战场,投身一脉阳光放射事业部,将“影像走进临床”的理念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目前,杨人伟常驻于陕西西咸。西咸影像中心作为一脉阳光集团的样板中心,很多新技术都在率先推广与开展,如:心脑血管专病影像检查。同时,中心有很多先进的诊疗技术值得其他中心借鉴与学习,如孕产妇、新生儿诊疗等方面。

杨人伟谈道,在深入影像中心的过程中,能够践行集团的核心运营理念,更好地服务临床需求,这也是我选择重回一线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转】

步子小一点,脚跟扎的深一点

【十年】是一个漫长的数字,在时间维度里,人们脚步匆匆,在追寻,也在放弃。

 

“2023年加入一脉阳光中后台职能部门,工作内容其实已经脱离了一线,但是很多业务的开展和深度了解是从一线中获得的,而且集团的核心运营理念是‘影像走进临床’,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太久,我原本是一个影像科医生,但是工作性质的变化让我脱离了本身的行业,所以想要更好地开展新业务,必须要回到一线中去。医学技术迅猛发展,新设备的更新日新月异,加上AI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让百姓就医更加便利,很多理论的知识需要实践去切实的印证,需要走进中心、走进医技护团队,去倾听他们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也是对自身工作的有力补充,恰恰也符合一脉阳光的核心运营理念。”杨人伟这样谈到。

 

【破局】

也许固执的人,有他自己的相信在

2023年,杨人伟在部门领导的支持下,着重执行并推广阿尔茨海默症(AD)影像早筛项目,却遭遇重重壁垒:临床认知不足、技术标准缺失、市场接受度低……团队一度陷入迷茫。“卡在中间,进退两难!”他与跨部门战友日夜攻坚:制定方案、培训医生、调试设备,下沉医院科普宣传...

 

转机出现在山东乐陵。一通电话点燃希望,团队连夜奔赴,为当地中心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一个月后,首例缴费患者筛查成功;一年内,10余家中心相继落地AD筛查,古田中心更是开创“脑健康门诊”。这场“从0到1”的突破,让杨人伟坚信:“所谓创新,就是坚持到别人放弃的那一刻。”

 

他回忆道,目前医疗机构的竞争压力较大,需要找到特色的发展路径。影像中心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中长期的规划,以匹配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国内人口形势发展的推力下,着力开展特色影像技术与专病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当然,这次的转机让我感受到专病项目的开展为整个家庭带来的希望。同时,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看似很难的事情,也许需要转换思路,更需要有开拓的勇气。

 

【聚力】

一个人的奔赴,一群人的征程

“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事情的成功是团队作战的结果,作为其中的一环,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不拖后腿,AD项目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离不开领导们的支持,更离不开运营、培训等多部门的协同”。杨人伟坦言。

 

十年辗转,杨人伟的‘个人英雄主义’从未孤勇——它是一线医技护团队的握手、是跨部门战友的击掌、是领导的认同与支持。他的故事印证:奋进者的力量,不在于独自攀登高峰,而在于唤醒每一寸土地对‘可能’的信仰。正如他所言:“山永远在,但走下去,就能让更多人看见光”

 

致敬一脉阳光榜样力量:杨人伟

扎根基层,以奋进为名

让影像有温度,让坚持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