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讯速览
(3月12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简称《指引》)。针对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指引》提出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建设标准化的区域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中心,并明确每个中心的具体功能,以及介绍配套设备联动。
基层解码
基层医疗“新基建”图谱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总的看,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弱化,与群众能够就近“看得好病”的期望还存在差距。
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通知》包括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5个方面36项功能。一是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7个资源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功能。二是便民惠民服务协同应用,包括电子健康卡应用、“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慢病”协同管理、“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诊疗服务、中医智能辅诊服务、中药智能药学服务、基层缺药登记服务、居民用药监测服务等9项信息化功能。三是医疗管理服务协同应用,包括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合理用药审核及药事管理协同服务、医保业务协同服务、远程医学教育、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5项信息化功能。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包括慢性病、老年健康、妇幼保健、疫苗接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其他卫生等业务协同服务的7项信息化功能。五是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包括综合决策管理可视化展示和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药品耗材、行政、医共体绩效、医疗废弃物等统一协同管理的8项信息化功能。
一脉阳光业务矩阵于政策深度结合
Rimag
区域影像共享中心模式
《通知》在抓好落实中指出,鼓励地方以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部署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加强全省医共体的服务信息和功能统筹,减少重复开发,防止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县域建设多个医共体的,要加强业务整体协同联动,鼓励以“主中心+分中心”模式组建信息化系统服务网络。
以一脉阳光“新余模式”为例,作为国家示范典型案例,新余模式通过设备共享、医生共享、数据共享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等同于一线专家的医疗就医水平。新余市医学检验、影像共享中心的终极目标是可以让政府、医院、医生、患者和投资人共享发展收益。以政府为主导,医院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既有利于提高区域检验检查诊断水平,还有助于减少患者和医保资金的外流。
该模式(区域共享)通过与区域医院优势互补,引入高端设备和专家资源,提高其影像诊断服务能力,极大提升医院学科专业能力以及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品牌,为当地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就医体验。
Rimag
AI辅助诊断,医学影像智能化之路
其次,《通知》在抓好落实中表明: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检验检查结果共享、内部资源统筹、绩效考评、行业监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用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服务便捷性和治理效能。
一脉阳光自身中心网点及所服务医疗机构将作为医学影像数据的生产中心及应用场景,通过大数据为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的标准化提供基础。共同驱动医疗服务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迈进。通过一脉云上的AI集成平台结合远程会诊平台,可快速连接省级专家资源,提升基层诊断准确率。多年来,一脉云平台着力帮助医疗机构实现解放人力、标准赋能管理、数据驱动运营,进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严格按照国家医改方向,把优质医疗资源和便捷化服务下沉至基层市场。
2025年1月10日,一脉阳光孵化的AI企业“影禾医脉”召开影像基座模型发布会。该基座模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适用性,可被应用于各种医学影像任务,并游于各种医疗场景。与传统单病种AI工具开发模式相比,其AI工具产出的思路另辟蹊径:在具备通用能力的基座模型上,进一步开放数据生态,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API接口,医疗机构可基于该模型快速开发路径专科应用。
一脉阳光积极与产业生态链中的各方携手并进,以数智化、智能化开启医学影像行业创新变革新篇章。在新趋势、新形势下洞察行业发展,挖掘医学影像信息,始终重视AI在整个医疗体系下的显著作用,为构建更加健康、高效、便捷的医学影像检查服务做出切实努力。
Rimag
名医到“家”:AI远程诊断到底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根据以往的实例我们进行一下场景化回顾:一位妈妈带着7岁的小男孩心急如火的来到乐陵某医院,给儿子做了头颅MR检查,可是这位妈妈不放心,想找北京的专家进行进一步咨询,于是通过一脉阳光协助发起远程会诊咨询服务,向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影像专家进行沟通。
乐陵某医院临床医生,根据专家反馈的咨询报告,对报告中提到的静脉血管病变的情况,通过一脉阳光的客服协助,找了出具咨询报告的专家及时地为患者做出诊断,并给予患者相关建议。
通过夯实业务能力,发挥影像医生的最大价值,以覆盖更多医疗能力欠发达地区,提升当地医生的诊断能力及专业水平,提高就诊效率,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线城市的专家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和整体就医效率。
重构县域医疗工作流场景重现
Rimag
1+N模式,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坚持“让患者有更好的影像检查体验,让临床医生享有最精准的影像诊断服务,让影像医生实现更高的价值”这一医疗初心,以“医学影像服务”为核心向外延展与拓展,深刻思考在当前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关键要点:不仅是医疗资源的联合,更是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心、联动、联效,通过主中心与多个分中心联合的“1+N”模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惠与便捷。
以一脉阳光江西丰城影像医联体为例,丰城市建立“1+N”影像共享中心,以市人民医院为主中心,其他医联体内医院为分中心,根据各级的需求,配置不同档次的设备,形成“分中心检查,主中心诊断,结果互认”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共享。
丰城影像诊断医生表示,通过与一脉阳光集团合作建立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拥有先进设备和专家团队支持,医院接诊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赴外就医患者逐年回流,推动分级诊疗落地生效。
一脉阳光:打造数字医疗价值闭环
一脉阳光自2014年成立,累积了十年的医学影像服务能力,建立了以医学影像服务为核心,医学影像中心服务、医学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一脉云服务为三大主营业务的完整服务体系并取得了行业的领先地位。2024年6月7日,一脉阳光成功登陆港交所。作为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龙头、中国医学影像服务行业第一股,一脉阳光始终坚持“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其中,通过扎根基层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专科医联体医共体,解决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不同痛点,以“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医生共享”的创新共享模式打破区域医疗资源限制,方便百姓就医;以数据驱动运营,致力于打造影像全链条产业生态流程,为整个医疗行业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系统化的影像服务,利用“科技创新”打造“云端服务阵地”。
一脉阳光集团董事长陈朝阳先生曾提到,一脉阳光的十年是“向下扎根”的十年,是着力践行“提升社会基础医疗服务能力”的十年,持续打通基层影像“最后一公里”为己任,通过区域医联体的创新模式,提升学科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一脉阳光在未来能够为医学影像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