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一脉阳光丨淋巴瘤多学科协作(MDT)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4-11-26

脉讯速览

11月15日,为提升淋巴瘤专病的核医学及影像诊断能力,一场聚焦淋巴瘤MDT(多学科协作诊疗)的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一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隆重召开,北京中心医疗主任李瑞琪教授主持了此次盛会。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研所、同仁医院、博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航天中心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亦庄陆道培、通州人民医院、隆福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航天七三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航空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位北京地区影像与核医学知名资深专家,探讨血液淋巴瘤领域的临床与影像、病理相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旨在促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拉进医学影像、核医学、病理与临床诊疗的距离,为推动淋巴瘤诊疗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首都儿科研究所的邹继珍教授就《纵隔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且精彩的临床与病理分享。她不仅展示了多个经典的儿童淋巴瘤疑难病例,还慷慨分享了自身在诊断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心得。这些分享对于广大医生而言,无疑是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提升诊断准确性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北京一脉阳光特聘专家、北京地区影像与核医学知名专家、原空总李立伟教授,深入讲解了《恶性肿瘤异质性的影像评估》。他分享了融合影像技术在精准放疗中的应用,指出通过影像评估,医生能监测肿瘤变化,适时调整方案,提升疗效。关键在于先以精准分类工具选择合适患者与时机,实施个性化治疗;再以疗效评估工具即时反馈,灵活调整,确保患者最大获益。

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就《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诊治进展》进行精彩分享。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王亮教授指出,对于PIOL患者建议同步CNS预防,BTK抑制剂作为有效的PCNSL药物,可以一箭双雕。对于PCNSL患者,务必定期行眼底检查,提早发现PIOL,尽早干预,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视力。BTK抑制剂对PIOL和PCNSL的控制时间有待进一步延长,与传统方案的联合值得探索。

一脉阳光影像科专家刘丽芬教授就《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综合影像评估》进行了深度分享,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综合影像评估是一项关键的诊断步骤,它融合了MRI、CT和PET-CT等多种影像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MRI,医生能够清晰观察到淋巴瘤的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模式;CT检查则有助于评估淋巴瘤的累及范围及周围结构情况;而PET/CT则能揭示代谢活跃的瘤组织。这些综合信息不仅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还指导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监测治疗效果,并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一脉阳光核医学科专家孙志强教授就《18F-FDG PET/CT/MR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享,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诊疗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可用于淋巴瘤的初始分期、再分期、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还能预测预后及随访。这些显像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功能和解剖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变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每组专题报告之后,都巧妙设置了嘉宾主持互动讨论环节,各位讨论专家与讲者就报告中的亮点与疑问展开深入探讨,思维碰撞,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淋巴瘤领域临床与病理、影像、核医学的实践进步,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深刻而难忘的学术盛宴,丰富了会议的内涵与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加创新、高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助力更多淋巴瘤患者走向治愈之路。

整个研讨会持续了3个小时,期间专家们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此次学术会议不仅内容丰富、全面,而且见解独到、深刻,激发了现场专家、同仁们的浓厚兴趣与热烈反响。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专家还参观了一脉阳光北京中心,并对中心的设施和服务表示了高度赞赏。最后,专家们在一脉阳光北京中心愉快地合影留念,为此次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着推动医疗技术创新与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初衷,一脉阳光将会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促进各领域专家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医疗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